如何寫好一份報告

之前自己亂寫的
分享一下

如何寫好一份實驗報告

這個問題其實是所有大一新生最關心的課題之一,因此我就分享關於寫好一份報告的心得。當然,這是我的心得,不代表這一定有效,請選擇性參考和借鑒。

寫一份好的報告需要達到4個條件:
1.  不要抄襲! (這是最重要的)
2.  言之有物,言之有理
3.  邏輯清晰,推導流暢
4.  統一


我們先從 邏輯清晰,推導流暢開始說起;
基本上,開學老師都會要求實驗報告的格式和內容,不外乎有
1.  目的:寫出你實驗的目的,公式如下
利用什麼實驗技術,為了研究什麼什麼之間的關係
為了掌握什麼什麼實驗技術
通過什麼什麼,了解什麼現象

2.  前言
前言可以說是實驗前需要了解的知識背景,可以把實驗技術的細節,研究的個體內容背景等資料介紹,當然介紹的程度與課題就會決定個人的分數

3.  試驗方法
可以利用條列式將步驟列出,並且附加注意的地方,使用的量,時間等細節
流程圖也可以透過繪畫的方式呈現,最好的實驗方法就是能夠短時間去清楚你的步驟,而不是寫到自己都不知道怎麼做

4.  實驗材料
可以使用條列式,或其他呈現方法;有些人會將材料及儀器分開列出
儀器是不會消耗的物品,材料是會消耗的物品
記得寫儀器和材料時,注意一些使用的量與濃度單位都必須詳細列出
如:使用 20ml 1M HCl

如果有必要,也可以列出藥品對實驗的功能與目的,例如加入酒精可以將水分揮發等,以便了解實驗藥品是不是真的需要(以後獨立實驗這些筆記會很有用的)


5.  注意事項(選擇性)
實驗中容易忽略的地方都盡量寫在注意事項,但是更推薦寫在實驗方法裡面,並且用紅色標記,有效提醒。

6.  實驗數據/結果
數據就是赤裸裸的數據,記錄到的數字,看到的現象,等都必須記錄在實驗數據與結果

7.  總結與結論
針對獲得的結果和數據進行分析,探討符合不符合預期的目標,給出合理的解釋

8.  討論
討論的層面很大,可以針對實驗中的步驟失誤,實驗的結果,或實驗中發現的問題去探討,但是討論不只是提出問題,也要給予合理的解釋

9.  問題(選擇性)
通常老師會給問題讓你找出解釋,與討論相似。

10.參考資料
將自己找到資料的來源和出處都記錄在這裡,格式方面會在之後告訴大家。

大體上是根據以上的細節去一一寫清楚,我相信基本分一定有的。在一些學校,會將以上完整的報告拆解成預報:前面5+參考資料;結報是後面5項。以便讓學生做實驗前就已經了解實驗的流程。


第二個要探討的是統一的問題,實驗的報告通常都是分組完成,因此最後必須有人將實驗報告統一格式,需要注意的統一格式的細節如下:
1.  文字的大小,使用的字形
2.  敘述的方式,是點列還是敘述
3.  號碼與標記,使用統一的符號 ,有些人喜歡數字號碼,有些人喜歡字母,也有些人喜歡其他的方式
4.  呈現的方式,文字的顏色,排版等都需要統一
5.  語言統一,如果需要加入別的語言需要(掛號)表示



第三個需要注意的是言之有物,言之有理,基本上只要是寫在實驗報告的內容,除了實驗數據,結果,目的以外,其他所有的內容都必須有參考出處,例如前言中所有的內容,必須都有符合科學意義的出處,可以是科學網站,書籍等地方找出,不能從維基百科等一些沒有代表的網頁抄出。討論中提出的問題在給予答案中也必須有合理的解釋,因此也會有出處,實驗方法與注意事項同理。只要不是你自己發現的內容,必定有他的出處,因此必須挖根就地的給予適當的參考位置。關於尋找適當出處等搜尋資料的課題,之後有機會我會另外分享給大家。在未來都會了解,科學研究的出處一欄,是非常多的。因此搜查資料的能力必須要好好培養起來。

為什麼要給予適當的出處呢?很多人都覺得這很麻煩,但是這是對知識產權的注重,在往後科學生活中,缺少的出處會被當成侵犯知識產權或抄襲。

因此在製作報告時,建議同步製作參考資料,這樣就不會有遺漏的地方。


最後不要抄襲,這點上我可以說的是,就算給予了適當的出處,也不能用同樣的文字C+V的解決,必須要大幅度的更動文字的邏輯,利用自己的口語表達。也必須連貫與自己的實驗當中。關於抄襲會有另外寫一篇更適合的帖文。

以上幾點是寫好一份報告必須注意的幾個點,當然會隨著老師的要求而有所提升或降低。



评论

热门博文